2016年2月29日 星期一

「下眼白血絲多!」-中風、心肌梗塞4徵兆

連續發生突然中風、心肌梗塞,危及自己與乘客性命的事件。每天多做一件事,你驚悚演出的機率可減少。
遊覽車司機中風,右邊半身癱瘓,車子失控衝落邊坡、32師生傷……」

「校車司機心肌梗塞,臉色發黑,用最後的力氣拉起手煞車,癱倒駕駛座……」

類似新聞層出不窮,令人憂心,到底能不能預知「我要中風(或心肌梗塞)了 」,能不能在嘴歪眼斜、說話不清或意識模糊等症狀發生之前,更早一步知道風暴已經悄然來襲?

「可以,」鑽研傳統醫學與全息療法超過20年的國際針灸中醫師吳建勳認為,養成習慣常觀察身體細微的變化,就可知道身體是否在閃黃燈、拉警報。

根據全息療法理論,身體的器官或組織都可對應全身每一部位,五臟對應五官,包括舌頭、指甲、眼睛等處,藉由反射區推測體內血管變化。

舌尖鮮紅、青黑、僵硬、手指麻,都要小心

(1)舌尖

中醫認為「心開竅於舌頭」,心臟功能差的人,症狀會表現在舌頭,「尤其舌尖,屬於心肺反射區(心血管與呼吸系統),特別鮮紅表示心臟可能發熱、發炎,」吳建勳提醒,多自我觀察。

如果發現舌尖呈現較為暗沉的青黑色,表示心臟附近有血瘀阻塞;如果舌頭伸不太出來或比較僵硬,同時手指有三根出現麻的現象,「這就接近中風了。」

(2)指甲

指甲也是觀察重點,指甲根有個白白的環狀物,類似白色的月亮,當身體正常時,五指之中會有三指有白月(通常是大拇指、食指和中指),當白月愈來愈少或完全沒有出現,表示心臟的功能愈來愈弱。

(3)手指頭

很多人手指麻卻不以為意,但根據中醫典籍,五臟經絡之中的心包經是從胸口通到中指尖及無名指尖,所謂心包是指心臟周圍的網絡及部份腦部功能,當中指及無名指麻時,表示心臟周邊血管變差了。心臟的本經絡——心經,則是從腋下旁邊的手臂內側到小指尖,當小指會麻,表示心臟本身有堵塞現象。「中指和小指都麻,表示血管阻塞的狀況更嚴重了,」吳建勳說。

(4)多觀察下眼眶的眼白血絲

偵測心臟功能還有一招,看眼白的血絲變化。

中國大陸知名中醫眼針專家彭靜山研究發現,每隻眼睛的眼白部份可分成13區,每一區可對應一個器官及其經絡系統。

下眼眶的眼白中間點,剛好是心臟的反射區。每天早晨洗臉時不妨攬鏡細察,把下眼皮翻開來看,如果眼白這個地方的血絲愈來愈粗大,像樹根般長出來,且顏色鮮紅,表示心臟血管發炎了,如果呈青灰色,表示血管有淤塞現象,應及早就醫,吳建勳提醒。(*更多觀察方法照顧全家老小,請參考《中醫育兒智慧》第一章)

血管像公路,如何預知土石流要來了?

中醫自認可預知中風、心肌梗塞,西醫也有一套觀點。

「血管就像公路,心肌梗塞就像是土石流,」新光醫院心臟內科主任洪惠風妙喻,土石流的發生跟道路(血管內徑)上有沒有障礙無關,而是跟山壁(血管外壁厚度)有關,當山壁塌陷(產生血塊)、道路中斷時(血管完全堵塞),中風、心臟病就發生了。

土石流說來就來,如何事先得知?「很難,」洪惠風坦言,不過還是有預警系統可觀察,抓住幾個關鍵點:

關鍵1:做好水土保持工作

血管壁是否良好,跟年齡、遺傳、血壓、血糖、膽固醇、運動、抽菸、體重有關,當這些危險因子愈高,遇到一點點風吹草動,就容易出現土石流,發生中風、心臟病,洪惠風建議,可以利用血液算命公式,算出自己發生土石流的機率。

關鍵2:避免颳颱風

土石流最常發生在颱風天,如果算出自己的危險分數很高,就應避免颳颱風,「所謂颱風天就是生氣、太疲累、熬夜、壓力大、變天、感染或發炎,都會讓發病的危險性增高,」洪惠風建議,遇到颱風時趕緊撤村(比如有壓力時趕緊退一步),否則,就會出現盛怒後心臟病發作的慘劇。

關鍵3:喘、冒冷汗

血管壁很可能在極短時間內出現「山崩」,聽到山洪轟轟聲時根本來不及走避,血栓的產生也如此,有些人速度很快,幾秒鐘內就心肌梗塞或停止心跳,防不勝防,但也有些人血栓產生較慢,有機會示警。

血栓產生速度較慢的人,有時候連續1~2天,甚至持續一、兩個星期身體感覺怪怪的,例如原本可爬樓梯、快走,突然運動量上不來,走一點點路就很喘,或胸口有壓迫感、冒冷汗,「簡單說,運動的耐受度突然變不好了,這是重要警訊,應趕緊就醫,」洪惠風強調。

也因此,養成規律運動的習慣很重要,好處之一是,血管比較不會淤塞,另一好處是,可當作偵測指標。

如果從不運動,通常血栓很嚴重時才會出現症狀,這時就難預先防範了。

洪惠風不斷呼籲,尤其危險分數很高的人,更要有運動習慣,像是快走、慢跑、騎腳踏車等動到下肢的運動(耗氧量高),對心臟好處多多。

關鍵4:休息時也會喘、胸口悶

曾任內科加護病房主任的洪惠風提醒,心臟血管開始淤塞產生血栓或流血時,即使休息狀態也會出現胸口悶、喘的徵兆;如果是腦部血管開始流血或產生血栓,只要出現感覺或運動的問題,例如同側手腳逐漸沒有力量或暈得天旋地轉,很可能快要中風了。

不要硬撐,每分每秒都是關鍵

中西醫各有不同的徵兆預警,最後仍得交給醫生鑑別診斷;對你我來說,最重要的是,只要出現疑似症狀,不要硬撐,愈早就醫愈好。

「就像消防隊接獲電話到噴出水柱的時間,要愈短愈好,」洪惠風將心肌梗塞形容為火災,如果打火兄弟在5分鐘之內抵達現場滅火(進行氣球擴張術打通血管),燒壞的區域較少,10分鐘內才到,燒壞的區域擴大,如果延誤就醫,「12小時內就會梗塞完成,就像原野整區被燒光,一輩子也回不來。」

延伸閱讀:《搶救中風》、《中醫育兒智慧》,天下雜誌出版、《為什麼心臟病總是突然發作》,天下文化出版

2種護心運動,強化心臟與腦血管

*空拳敲胸口
●能強化心肺,具有按摩、改善心臟的功效。
●兩乳中間有個膻中穴,氣匯於此,可握空拳,用虎口輕敲3~5分鐘,看電視、或坐或站隨時可做。
●醫師小叮嚀:中醫師吳建勳提醒,中風前、後或感覺快要缺氧了、咳嗽不止,要趕緊敲敲。

*呵字訣
●唸呵時,心臟產生共振,具按摩心臟的效果,當拳頭往前推時,可清血管濁氣,能活血化淤。
●雙手握拳,深吸一口氣,將拳頭及手臂縮至胸前兩側,然後邊把拳頭往前方推去,邊發出長音的「呵-呵-呵……」字氣功口訣,重複做5~10分鐘。站或坐皆可,隨時可做。
●醫師小叮嚀:吳建勳提醒,經常使用腦的勞心工作者要常常唸「呵」字,按摩心臟;此外,如果看電視時經常看著看著就睡著,這表示心跟腦缺氧,也要多做這個運動。

3個小檢測,查看心臟與中風發作

*看看雙手的穩定性

雙手平舉,手心向上,閉上眼睛2~3分鐘,如果其中一隻手垂掉下來,無法維持同樣的位置,很可能腦部血管有問題了,進而影響到手部神經。這也是西醫的神經內科醫師在檢查病人有無中風時的基本檢查方法。

●醫師小叮嚀:如果手經常不自主輕微抖動,很可能是腦血管阻塞的前兆,中醫師吳建勳建議,應及早就醫檢查。另外,也是雙手平舉,手掌不斷向外抓,如果愈抓愈變形、歪掉,無法持續進行這個規律的動作,「也可能有腦阻塞的現象,」吳建勳補充。

*來回準確點中食指與鼻尖

兩個人面對面,先用食指尖點自己的鼻子,然後點對方的食指指腹,來回點,接著將速度加快,如果無法每次都準確地點到自己的鼻子或對方的食指,很可能腦血管有阻塞現象,因而無法控制腦部某個區域神經。

*摸摸腳上的脈搏

走路走沒多久腳開始痠,休息個5分鐘後,好像又不痠了,這時摸摸腳上的大鐘穴位置內踝後上方的脛骨動脈(圖1),以及腳背太衝穴位置的足背動脈(圖2),如果摸起來脈動相當微弱,幾乎摸不到脈搏,很可能血管堵塞了。

「在古代,足背動脈與脛骨動脈用來測周邊血管是否堵塞,」吳建勳補充說明,如果是單純神經痛,走路後的腳痠會持續較久,但如果走累了稍事休息,症狀很快不見,則可能是周邊血管堵塞。

這樣吃,預防中風

少吃烤炸、加工肉品(香腸、火腿、培根)及冰飲,「尤其心臟不好的長者,少吃寒性食物,像是冰西瓜,因為身體為了維持恆溫,會耗費更多能量,」中醫師吳建勳建議,可多吃山楂、蓮藕,能活血化淤,可直接將蓮藕粉泡水喝,或將不削皮的蓮藕川燙後打成果汁,能清血降火。

營養均衡、類別多元也很重要,例如一天吃五種以上的蔬果,或以全穀類取代精緻穀類,台北榮總臨床營養組長楊雀戀建議。國外有項長期研究指出,每天吃一份蔬果,女性中風機率減少7%,男性中風機率減少4%。

多攝取富含可溶性纖維的燕麥和豆類(或黃豆製品),以及鉀、葉酸、抗氧化物和鈣的食物,也能減少中風機率。

2016年2月26日 星期五

吹南風,房子在流汗!濕熱季節的6個因應對策



前天到桃園某住家、因地板濕滑差點跌倒,回到家,發現車庫磁磚之間的水泥顏色變深...

我才意識到,三月中旬開始到五月之間,又是「房子狂流汗」的季節。腦海中的警報響起:地板反潮、玻璃窗起霧冒水珠、衣服很難乾的季節又來了!

海上吹來的濕熱南風、與原本空氣中的冷空氣相遇,因而產生了濕氣,天空中充滿了霧雨,晚上或晨間騎車的朋友,外套與安全帽也都會沾濕。

這時候,千萬不要大量開窗增加通風量來想帶走濕氣,通常此時外面的濕度都在80%~90%以上,室內因牆壁門窗的隔絕及家電使用,至少可以比外面低個5~10%,若開窗促進通風對流、等於「引濕入室」,反而功虧一簣!

室內太潮溼對家具、對身體都不好,潮溼的空氣會影響毛細孔汗水的蒸散、讓你的體感溫度覺得更悶更熱,身體的自然冷卻機制被打破。對我而言,最適的濕度在55%~65%,不過也有人要更低才會覺得舒服。(同樣的,太乾燥也不好,之前在歐洲旅行,因為太乾冷,我必須定期吸熱水器上方的水蒸氣才覺得舒服。)

總之,吹南風時,你可以依照以下6大重點做好初步的防範步驟:

一、南面門窗關緊

尤其是南面、西南、東南面的窗。之前的經驗是,即使南面開一點點小縫,只要是有風的狀態下,室內都會立馬流汗。(曾經有人問我:那南面在哪?我不知道我家南面在哪?...請打開你的指南針app,或者把你家地址輸入google map就知道答案了!很重要!)建議北面窗戶留一點小縫,讓室內跟戶外還有一點點對流的管道。

二、開低一度的冷氣或開除濕機

這時候,冷氣就可以派上用場,通常我會開變頻冷氣,只要比室溫低1度,就可以有除濕的效果(也可以選擇除濕,其實就是開冷氣)。雖然我也有除濕機,但已經好幾年沒用了,一來吵、二來忘記倒水還會長苔、且除濕完也沒有覺得比較涼爽。

我一定要提醒一下,用電器除濕完畢之後,不要天天的就大開窗戶,這樣很快就會再反潮,之前等於做白工。通常南風都是前一兩天很潮溼,接下來雖然還是有風,但已經乾燥許多,到時候就可以開窗了。

三、拖地、抹布擦拭、鋪報紙

潮溼的地板或桌面,要趁早拖乾擦拭,降低黴菌滋生的機會。有些比較難擦拭到的地方,可以先鋪報紙幫忙吸收水氣,待報紙吸濕飽和後再丟掉。

四、定期打開電腦、電視等電器

潮溼天氣前後,有許多電器(尤其電腦、電視)都因此故障送修。南風天的時候,每天要開機或待機3到4個小時,運轉狀態中的機器零件會散熱,驅散機體內的潮氣,降低短路的機率。在使用前最好留意一下插頭處是否有水珠或潮溼,先擦乾再通電。

另外,防潮箱也可以派上用場,我有兩個防潮箱,我的筆電、相機、開封的茶葉、麵粉,都放在防潮箱做保存。

五、洗澡完要關浴室門、洗頭髮要吹乾

家住公寓或大廈的朋友,在潮溼天氣洗澡完後,記得要把浴室門關上,以免浴室的濕氣流出,造成其他空間的負擔。(但抽風機讓它繼續運轉、或開窗戶)浴室的濕毛巾最好拿到其他房間晾乾、以防乾不了而發出異味。另外,平常頭髮吹半乾的人,在這潮溼的季節,最好把頭髮吹到全乾,不然髮根的濕氣無法蒸散,也容易散發悶臭味。

六、暫時不要洗晒衣服

在吹南風的一兩天期間,晒著的衣服很難乾,如此也很容易滋生細菌。尤其洗晒厚重衣物或棉被,等於是創造黴菌細菌滋生的環境。除非有烘衣機,不然這段期間不要洗衣服。



2016年2月25日 星期四

天冷易心梗,人體自帶"救心丸"轉發一次,救人無數!!!

氣溫將持續下降,速效救心丸、硝酸甘油應該隨身攜帶。但是,面對突發的胸悶、心絞痛,身邊沒有這些藥物怎麼辦?

  其實,所有的藥物都比不過人體的精妙,我們每個人身上就自帶了一顆速效救心丸,在哪裡呢?請您往下看做記錄。




位置:人的手掌正面拇指根部,下至掌跟,伸开手掌时明显突起的部位。
  找到这个位置了吗?这里就是我们人体自带的救心丸,记住位置还不够!

  我们必须记住下面这个用法,大家先练习一下:

.紧急救命
  • 急救——用力按,双手交替对搓;或者刺破紫青脉络。




用这个方法急救,胜似吃6颗速效救心丸



  付济华中医师评论:大鱼际是心脏的反射区。
  1、日常按压10~20分钟,就像直接给心脏做按摩!有缓解心脏压力的护心效果;
  2、紧急时刻,如果进行强烈的刺激,犹如直接给心脏做按压抢救,有速效救心丸一般的救治效果。


  我们建议,此法应该作为中老年人日常护心保健方法之一,每一位中老年人都必须学会,每天揉、紧急时刻还能救命!

2016年2月22日 星期一

節氣養生/雨水 脾胃顧得好,一年都健康

節氣養生/雨水 脾胃顧得好,一年都健康

「正月中,天一生水。春始屬木,然生木者必水也,故立春後繼之雨水。且東風既解凍,則散而為雨矣。」古籍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如是說。
依據中原的氣候,農曆春節過後氣候轉暖,北方大雪隨之溶解,水氣增加幻化為天上的雨,重新降臨於大地,是故「雨水」為一年當中繼「立春」之後的第二個節氣。

台灣橫跨北回歸線,節氣的更替不一定明顯,不過二月中旬值冬、春之交,冬季的濕氣未除,大魚大肉的春節才剛結束,以中醫養生來看,正是需要強健脾胃的時節。

顧好脾胃是健康的關鍵。御絨中醫診所抗老養生醫學研發中心主任羅珮琳就曾指出:「就算天生體質弱,只要脾胃運作順暢,營養吸收好,還是可以很健康。」

飲食上,唐代藥學大師孫思邈在《備急千金藥方》說:「春七十二日,省酸增甘,以養脾氣。」因此在春季宜少吃梅子、桑葚等酸澀之味,而應該多食用天然甘甜的蔬果,如春筍、芋頭、蘿蔔、荸薺或甘蔗等,使脾胃得到調節。

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院區中醫師劉佳祐則曾在《康健》訪談中提到,春節飽食過後也可使用本身即具有甜味的桂圓、紅棗滋脾補胃。桂圓紅棗茶或紅棗枸杞茶不但能調養脾胃,也能養血安神。需要注意的是飲用時不可另外再加糖,避免胃脹氣。

開春之後季節交替,忽晴忽雨氣候不定,心情上也容易受到波動,因此健脾顧胃除了從飲食做起,心情的調適也不可少。

中醫著名的金元四大家之一李東垣在《安養心神調治脾胃論》就直言:「凡怒、忿、悲、思、恐、懼,皆損元氣。」初春之時宜保持心神的寧靜,節制怒氣、遇事不過度悲傷、凡事不過於憂慮,不使自己落入驚恐、懼怕的情緒,能使自己心情平穩,進而達到脾胃的保健。

這個時節可進行和緩的運動,如飯後至戶外散步,若室外氣溫仍低,則可以爬樓梯、做家事,甚至原地踏步,都能溫和增進身體的活動量,卻不使身體過度勞動。

在季節交替的此時將脾胃顧好,一整年的生活都會充滿元氣。

2016年2月16日 星期二

假期大吃大喝後,3招簡易瑜伽改善消化系統

12 月份無論是從冬至、聖誕、一路到跨年一路到農曆春節,家庭或是朋友聚餐甚多。聚餐過程中,難免不忌口。 在瑜伽的練習中,能帶給你身心靈合一的狀態。此外,瑜伽可以增加肌力與專注力,並且能按摩身體內部的器官、增加血液循環、改善消化能力及排除毒性的作用。節日過後腸胃不適,可練習以下動作改善消化系統。

【貓牛式】

功能:藉由放鬆及拱背的來回,按摩內臟,活絡消化系統。

1.四足跪姿預備。
2.吸氣時,臀部翹,視線看前方。

3.吐氣時,下巴收,尾骨捲,背往天花板方向拱起。

4.來回8-10次
溫馨小提醒:如果膝蓋不適的朋友們,記得加厚墊子保持動作之間的舒適度。

【拔腿捲屈式】

功能:微前彎的動作對於所有消化、吸收及深層的內臟按摩相當有幫助。藉由腹肌的收縮,促進血流量,幫助食物的吸收。

1.躺姿,雙手環抱住膝蓋小腿之間。
2.上半身抬起使額頭接近膝蓋,停留20-30秒後放鬆。

溫馨小提醒:頸椎不適的朋友們,可以將上半身放鬆,躺姿做完即可。

【眼鏡蛇式】
功能:藉由軀幹的延伸,可製造更多的內臟活動空間,促進器官功能。

1.趴姿,雙腳帶至舒服的寬度。
2.雙掌放置肋骨胸口兩旁,吸氣時上半身推起。

3.停留動作,維持自然呼吸 8-10次即可放鬆休息。

2016年2月13日 星期六

星云大师谈「结缘的重要」

世间上最宝贵者,并非黄金白玉,也非汽车洋房;最可贵者乃是「缘分」。人与人要有缘分才能合好;人与事要有缘分才能成功;人与社会,乃至事事物物、你、我、他等等,都要有缘分才能圆满功德。

「缘」之一字,意义甚深。结缘就是播种,不播种,将来怎么能有收成?结缘愈多,银行的存款也就愈多,银行的存款多了,还怕事业没有成就吗?世间上的一切功成名就,都有原因,而一个人要想成就一番事业,必需要靠「因缘」。

世界上有的人富可敌国,但是没有人缘,到处被人嫌怪;有的人贫无立锥之地,反而到处受人欢迎,这都要看他平常是否与人「结缘」。

佛陀告诉我们:「未成佛道,先结人缘。」结缘的方法很多,例如对人行个注目礼,就是用眼睛跟他结缘;讚美某人很好,就是用口与人结缘;或是用服务、用技术、用心意、用道理都能跟人结缘。

「缘」不是佛教的专有名词,缘是宇宙人生的真理,缘是属于每一个人的。人的一生中都是在「缘」中轮转,例如机会就是机「缘」,众「缘」和合才能成功,建房子少个一砖一瓦,都不算完成。在人生的旅途上,有的人碰到困难就会有贵人适时相助,这都是因为曾经结缘的缘故,所以今日结缘就是来日患难与共的淮备,「结缘」实在是最有保障的投资。

「给人利用」也是一种「结缘」。人不仅不要怕给人利用,有东西也不要怕给人分享,因为人与人都是相互关系的存在,彼此是一种因缘的组合。因此,「给人」就是给自己,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。

「结缘」能化解嫌隙,平日抱持「结缘」不「结怨」的态度,容他、耐他、化他、度他,待时机成熟时,一定可以获得对方的好因好缘。

人是依靠因缘而生存在这个世界上,一个人的力量是单薄的,应该多多广结善缘,因缘愈多,成就愈大。有时一句好话、一件善事、一个微笑,都能给我们的人生广结善缘,成就大好功德。所以,每个人都不能轻易放弃任何结缘的机会。结缘,使我们的人生更宽阔,前途更平坦;积德结缘的人生,才是幸福的根源。

2016年2月11日 星期四

美國精神科學研究 「佛菩薩」名號 正能量驚人



美國著名的精神科醫師大衛霍金斯博士表示,很多人生病是因為沒有愛,只有痛苦和沮喪,振動頻率低於二百,易得病;而具備大慈悲的佛菩薩名號之正能量非常驚人,信心精純,足以治病。
霍金斯博士,每天接觸到一千多個的病人,他表示只要看到病人就知道這個人為什麼生病,因為從病人身上找不到任何一個愛字,只有痛苦、沮喪,完全包附著患者全身,生活在負面的意念裡。
人的振動頻率如果是在二百以上就不易生病。在瞋恨,遇事指責對方、怨恨他人的過程中會消耗許多能量,振頻大概只有三、四十,這些低的振動頻率也是導致癌症、心臟病等種種病的原因。
最高的指數是一千,最低的指數是一。一到一千是以十的一次方,到十的一千次方來計算,所以一跟一千之間的等級相差甚多。
霍金斯表示,他曾看到諾貝爾和平獎得主-德蕾莎修女出現在頒獎會上的時候,全場氣氛相當好,全場振動頻率非常的高,她的振動頻率讓全場的人都感受到她的能量,且不起惡念。
當很高能量的人出現的時候,就帶動整個空間的萬事萬物,而當一個人有很負面意念的時候,不僅傷害自己,也會影響整個周圍環境磁場。
霍金斯從醫學角度發現,意念真的是不可思議。他曾做過這百萬次案例,全球調查過不同的人種,答案都是一致的。
生病的人都是在用負面的意念(圖片來源:資料圖)
每個人只要振動頻率在二百以上的就不容易生病,而維持振動頻率二百以上的意念,不外是幫助、關懷別人,淨定安樂,這樣的振動頻率能達到四百多到五百,都是很高的振動頻率。
歡喜、助人、善意待人,這些正向的意念會帶來正能量,能讓人更健康、快樂,是很好的善循環。
(摘自學佛網)
美國科學家發現:人不會真正死亡!
  再生醫學和先進細胞技術公司的科學主任RobertLanza博士(被紐約時報評選為我們時代裡三位最重要的科學家之一)寫了一本書叫《生物中心論》:「為什麼生活和意識是瞭解宇宙本質的關鍵」在網絡界引起了一波騷動。因為裡面描述人死後生命不會結束,而會永遠活下去。
  《生物中心論》裡面描述人死後生命不會結束,而會永遠活下去。 穿越時間與空間
Lanza不久前他開始投入在物理學、量子力學、與天體物理學方面,他誕生了一種新的理論叫生物中心論(biocentrism)。生物中心論說意識製造了我們的宇宙,而不是宇宙製造意識。
   Lanza指出宇宙的結構、定律、力量、常數看起來都是為生命所精細調整,這表示智慧比物質還要早就存在。他還說時間與空間不是一個東西,而是我們的認知。我們會到處帶著時空,就像烏龜的殼一樣,所以當殼脫落後我們還是會存在。
   這理論說意識不會死亡,我們會這樣認為因為我們覺得身體死亡後意識也會消失。但假如我們的身體接收意識的方式跟衛星接收訊號一樣的話,那麼沒有身體還是會有意識的存在。意識存在於時空的拘束之外,它跟量子物體一樣是非局部性的東西。
   Lanza也相信多重宇宙可以同時存在。在一個宇宙裡你的身體死亡後,另一個宇宙會吸收你的意識然後繼續存在,會到另一個類似的宇宙去繼續活下去。
多重宇宙
  普朗克太空望遠鏡的數據支持多重宇宙的理論
Lanza的生物中心論有許多支持者,包括許多有名的理論物理學家、科學家、等等。
   1980年科學家Andrei Linde創造了多重宇宙的理論,他現在是史丹佛大學的教授。Linde解釋:宇宙中有許多膨脹的球狀,它們會再形成更多類似的球狀,然後一直無限的形成更多球狀。宇宙中它們被分散開來,也不知道對方的存在,但卻又是同一個宇宙的一部分。
   普朗克太空望遠鏡(Planck space telescope)的數據支持多重宇宙的理論,科學家發現了宇宙微波背景輻射(microwave background)在宇宙的一開始就存在,他們還發現宇宙中有許多的黑色區域,有些是空洞。
   理論物理學家Laura Mersini·Houghton說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的存在表示我們被附近的宇宙所影響,而那些空洞是我們被附近宇宙攻擊的結果。
靈魂的科學解釋
  根據新生物中心論(neo-biocentrism)我們的靈魂可以跑到別的宇宙去。根據Stuart Hameroff博士瀕死經驗(near-death experience)會發生因為在神經系統裡的量子資料離開身體然後在宇宙中散去。
   根據英國物理學家Roger Penrose意識存在於腦細胞裡的微管裡面(量子資料主要的處理區域)。死亡時這些資料與你的意識會一起離開身體。我們的意識會存在因為這些微管引發的量子引力效應(quantum gravity effects),這理論叫做和諧客觀還原(objective reductionOrch-OR)
意識的性質跟時空一樣
  根據新生物中心論(neo-biocentrism)我們的靈魂可以跑到別的宇宙去
  他們推論意識或原意識(proto-consciousness)是宇宙的基本性質之一,大爆炸的一開始就存在。我們的大腦只是意識的接收器與放大器。Hameroff說假如一個瀕死邊緣的人沒有被救活,這些量子資料可以永遠存在於身體之外,像靈魂一樣。
   這理論說,我們意識的能量在某個時間會被回收到另一個身體,在這之前它會存在於身體之外的某種現實裡面,也有可能是另一個宇宙裡面。
   量子力學是20世紀初由德國學者普朗克(Max Planck)等物理學家所創立,用以觀察微觀物質世界,並透過計算解釋無法直接看見的現象。每一個宇宙擁有獨立的時空(time space),量子力學幫助我們觀察多重宇宙的存在。人類至今無法真的「看見」多重宇宙的原因,就是我們無法從這個時空跨越到另一個時空,也就是另一個地球。
   超弦理論更進一步地提出物理世界的一種超時空架構,就是多維時空。為了將玻色子和費米子統一,科學家預言了這種粒子,由於實驗條件的限制,人們很難找到這種能夠證明弦理論的粒子。超弦理論作為最為艱深的理論之一,吸引著很多理論研究者對它進行研究,是萬有理論的候選者之一,可來解釋我們所知的一切作用力、乃至於解釋宇宙。美國北卡羅萊納州維克森林醫學院大學教授蘭薩(Robert Lanza)聲稱,從量子物理學(Quantum physics)角度出發,有足夠證據證明人死後並未消失,死亡只是人類意識造成的幻象。
美國科學家發現:人不會真正死亡
  美國北卡羅萊納州維克森林醫學院大學教授蘭薩(Robert Lanza)聲稱,從量子物理學(Quantum physics)角度出發,有足夠證據證明人死後並未消失,死亡只是人類意識造成的幻象。
   蘭薩聲稱他在量子力學中找到證實「人死但未消失」的證據。他提出生物中心論(biocentrism)支持自己的論點,指稱是生命創造宇宙,有個人意識才有宇宙的存在,實質上的生命與生物是真實世界的中心,接著才有宇宙,宇宙本身並不會創造生命;意識使得世界變得有意義,時間與空間只是人類意識的工具。
   蘭薩的研究發現,人在心跳停止、血液停止流動時,即物質元素處於停頓狀態時,人的意識訊息仍可運動,亦即除肉體活動外,還有其他超越肉體的「量子訊息」,或者是說俗稱的「靈魂」。
   他說,生物中心論類似「平行宇宙(Parallel Universes)」:當下所發生的每件事情,在對等的多重宇宙(Mutiple Universes)中也同時進行,當我們開始質疑、重新思考關於時間與意識的問題時,也同時影響另外一邊對等的我們的意識。當生命走到盡頭,即身體機能盡失時,蘭薩認為,還會在另一個世界重新開始。

2016年2月9日 星期二

星雲大師解析緣份

 所謂緣分,就是遇見了該遇見的人;所謂福分,就是能和有緣人共享人生的悲歡。
         緣分淺的人,有幸相識卻又擦肩而過;緣分深的人,相見恨晚從此不離不棄。
        有的緣分是可遇而不可求的,屬上等緣;有的緣分是可遇亦可求的,屬中等緣;有的緣分是可遇而無需求的,屬下等緣。

        無論何等緣分,都離不開珍惜二字。最高境界的善行,就像水的品性一樣,造福萬物而不爭名利。水,避高趨下是一種謙遜,奔流到海是一種追求,剛柔相濟是一種能力,海納百川是一種大度,滴水穿石是一種毅力,洗滌污淖是一種奉獻。逝者如斯乎,人生尤如奔流至海的江水。樂善好施不圖報,淡泊明志謙如水。學水之善,上善若水。在這個世界上,凡事不可能一帆風順,事事如意,總會有煩惱和憂愁。當不順心的事時常縈繞著我們的時候,我們該如何面對呢?“隨緣自適,煩惱即去”。
        其實,隨緣是一種進取,是智者的行為,愚者的藉口。何為隨?隨不是跟隨,是順其自然,不怨恨,不躁進,不過度,不強求;隨不是隨便,是把握機緣,不悲觀,不刻板,不慌亂。緣在惜緣緣去隨。

        有時,生活就是一種妥協,一種忍讓,一種遷就。並非所有的事情,都適宜針鋒相對,鏗鏘有力,多彩的生活,既有陽光明媚,也有傾盆大雨。強硬有強硬的好處,忍讓有忍讓的優勢,任何時候,都需要我們審時度勢,適宜而為。
       妥協不一定全是軟弱,忍讓不一定就是無能,和為貴,有時,遷就忍讓也是一種智慧。人生的苦樂,取決於自己的內心。以美好的心,欣賞周遭的事物;以真誠的心,對待每一個人;以負責的心,做好份內的事;以謙虛的心,檢討自己的錯誤;以不變的心,堅持正確的理念;以寬闊的心,包容對不起你​​的人;以感恩的心,感謝所擁有的;以平常的心,接受已發生的事實;以放下的心,面對最難的割捨。

        與老人溝通,不要忘了他的自尊;與男人溝通,不要忘了他的面子;與女人溝通,不要忘了她的情緒;與上級溝通,不要忘了他的尊嚴;與年輕人溝通,不要忘了他的直接;與兒童溝通,不要忘了他的天真。
         一種態度走天下,必然處處碰壁;因地制宜,因人而異,多懷感恩心、才能四海通達。------

心中無缺叫富,被人需要叫貴 ~

2016年2月7日 星期日

一個空瓶

一個空瓶子,
你向裡面倒水,
裡面就裝著水;
你向裡面倒垃圾,
裡面就裝著垃圾。

人是什麼?
人甚麼都不是,
人就是一隻空瓶子,
你向瓶子裡面倒什麼,
你得到的就是什麼。

心裡裝著善良,裝著寬容,裝著真誠,裝著感恩,
你的生命就充滿了陽光。
無論遇到任何矛盾,
都會首先查找自身的不足加以修正,
他人的一切不好,
都會在你博大的胸懷中消釋。


心裡裝著他人,
你就會凡事先想想別人的感受,
就不會一事當先先替自己打算,
而是讓別人也感到溫暖。

你關心別人,
別人也就想著你,
最終,
你得到的甚至比你關心別人的付出還要多。

心裡裝著天地,
人世間的是是非非、
爭爭鬥鬥、
功名利祿、
升降榮辱,
一切的一切,
都不會遮住你的慧眼。

你就會悠然自得,
寧靜致遠,
感受生命的美好。
相反,
心裡裝著仇恨的種子,
它就會在你的生命中生根發芽開花,
其結果,
仇恨者先被自己仇恨,
最先傷害的是自己。

心裡裝著嫉妒,
裝著算計,
裝著貪婪,
你就走不出狹隘、猥瑣、自私的陰影,
在自以為是的小圈子裡怨天尤人,
你的朋友就會越來越少,
最後作繭自縛成為孤家寡人。

心裡裝著位子、票子、房子,
你的生命就會在物質世界裡疲於奔命。
當這些東西漸次踏來,
你欲壑難平的追逐,
甚至讓你在精神世界裡迷失。
生不帶來死不帶去,
到頭來撒手人寰,
只能帶著愧疚和遺憾空空的庸碌而去。

你的命運,
你的成敗貴賤,
不取決於長相和身高,
而是取決於你內心裝的是什麼,
你的內心裝著美好,
你的生活就美好;
你的內心裝著健康,
你的身體就健康;

你的內心裝著美麗,
你的外表就美麗;
你的內心裝滿能量,
你的身體就充滿能量;
你的內心裝著喜悅,
你的生活就滿是喜悅;
你的內心裝著自信,
你的人生就自信。

生命的境界,
生命的未來,
說是在迷中,
其實就在你的眼前,
就在你的選擇之中,
就在你的心裡。
相隨心生,
緣由心定,
緣起於心,
而修於心。

我們每個人就像一個空瓶子,
你心裡裝著什麼,
就會得到什麼。

2016年2月5日 星期五

疑似中風時該做、不該做的事

疑似中風發生時要做什麼?
步驟一:先打119
只要發現不對勁,趕緊打119,交給專業人員判斷,緊急救護技術員(EMT)會初步辨識是否中風,最常使用的「辛辛那提中風指標」,包含FAST四個步驟:



F(face):讓他微笑或露牙齒,看兩邊的臉是否能對稱。

A(arm):請他閉上眼睛伸出雙手10秒鐘,如果其中一隻手臂掉下來,表示有問題。

S(speech):觀察他說話時是否咬字正確,如果口吃、用字不對、說話不清楚或根本無法說話,有問題。

T(time):問患者或家屬大約幾點開始出現症狀。

步驟二:記下發作時間

等救護車時,要立刻記下出現症狀的時間,提供醫生作為是否給血栓溶解治療的參考。

步驟三:幫助病患呼吸

趕緊幫患者解開緊身衣物,例如皮帶、胸罩、領帶等,幫助患者呼吸。

步驟四:側躺,避免嗆到

同時,讓患者側躺下來,麻痺的那一側朝上側臥,千萬不要正躺,避免嘔吐嗆到導致吸入性肺炎,中國附醫神經部檢查室主任劉崇祥叮嚀。

疑似中風第一時間不該做的事

不要放血或壓人中

別相信網路謠傳,拿針扎患者十個手指指尖、兩耳耳垂或壓人中,我們無法判定到底是缺血性或出血性中風,萬一腦出血了還放血,症狀會更嚴重,且延誤治療。

劉崇祥認為,除非是中風時,身處深山或罕無人跡,一、兩小時內無法獲得緊急醫療資源的地方,萬不得已情況下使用這種醫學古籍提到的「強刺激」做法。

不要等孩子回來才就醫

很多神經內科醫師發現,很多長輩一開始感覺怪怪的,例如手漸漸沒力氣扣釦子,總會輕忽,或想等孩子下班回來再去醫院,但這麼一等,就錯過黃金治療時間,甚至讓日後的失能程度更嚴重,影響預後。

2016年2月3日 星期三

臉上皺紋多,透露骨本流失

臉上出現皺紋不只是「面子」問題,也可能反映「裡子」─骨骼有狀況。
美國耶魯大學醫學院婦產與生殖醫學團隊的研究發現,更年期初期女性臉上皺紋的多寡、分布及整體膚質,可能透露了她們的骨質密度與骨折風險。
研究團隊找來114位中年女性,用圖像式量表在她們的臉部及頸部11處比對皺紋的嚴重程度,再用硬度計測量額頭及臉頰皮膚的緊實程度,並用雙能量Χ光吸收儀及可攜式超音波測量骨骼的質量與密度。結果發現,皺紋愈多、愈深的人,骨質密度也愈低;而皺紋較少的人,骨質密度比較高。
研究主持人、助理教授派爾(Lubna Pal)指出,皮膚與骨骼都由膠原蛋白支撐,如果皮膚皺紋又多又深,代表骨骼可能也缺少膠原蛋白,因此骨質密度降低;而骨質密度愈低,代表骨折的風險愈高。
她認為,這個研究結果提醒醫師,不一定需要依賴昂貴的檢查,從更年期女性的臉部皺紋情形,就可以初步了解她們的骨折風險。

2016年2月1日 星期一

大公開!「順時鐘養生法」才是王道

企業家出書,談的不是成功之道,卻苦口婆心勸人好好睡覺?
創新工場創辦人李開復,先後投效蘋果、微軟、Google等知名公司,每天工作15小時,意氣風發,然而旁人沒看到的是,他要靠安眠藥才能睡,白天想睡時又不能睡,猛灌咖啡提神。

52歲那年,李開復發現罹患淋巴癌第四期,死神近在眼前,他才覺悟自己創造的神話是用糟蹋健康換來的。

他在《我修的死亡學分》中分享,病後的第一個改變就是好好睡覺。每天10點上床,睡到自然醒,就算靈感湧現,也絕不像以前一樣半夜起來開電腦工作。以前他覺得睡覺根本是浪費時間,現在他終於領悟,吃飯睡覺,是維持健康最重要的事。

而前總統府資政陳立夫活到百歲,他的養生48字訣中便有「飲食有節,起居有時」,飲食節制,作息規律,順著生理時鐘生活,是健康的根本。

公開全世界最健康的作息表

【早│06:00〜11:00】

6點到7點之間起床

拉開窗簾,讓陽光照進房間,刺激大腦的中央時鐘,讓促進睡眠的褪黑激素停止分泌,慢慢清醒。

喝杯溫水

起床後,腸胃蠕動開始變快,喝杯溫水促進它蠕動,有助排便。

晨間運動

如果習慣晨間運動,建議熱身久一點,因剛起床體溫較低、關節不靈活,容易產生運動傷害。

早餐吃得像皇帝

鹿港基督教醫院營養組組長陳紋慧建議,早餐吃醣類(澱粉)加蛋白質最好:如吐司或饅頭+蛋+牛奶或豆漿、黑豆漿。

許多人早上匆匆忙忙,拿了早餐就往嘴裡塞,沒注意到只吃到醣類,卻是讓早晨思緒不清的禍首。只攝取醣類,如麵包、饅頭,以及含醣類較多的主食類飲料如米漿、糙米漿或薏仁漿,會讓血糖不穩定、忽高忽低,影響思緒清晰。

迎接挑戰

高雄醫學大學心理系助理教授蔡宇哲說,上午8、9點是壓力荷爾蒙可體松(cortisol ,助人清醒、應付壓力)的高點,最有精神,適合做最困難、最用腦、需集中注意力的工作。

來杯咖啡提神

很多人習慣邊吃早餐邊喝咖啡,其實並不是最好時機。因為剛起床還很有精神,咖啡的提神效果相對不明顯。

如果擔心咖啡影響睡眠、習慣在早上喝咖啡,9點半到11點半是較好時間,因為是可體松的低點,提神效果佳。

【午│11:00~17:00】

午餐吃得像平民

上班族一忙起來,經常隨便吃、甚至省略午餐。胃苦苦等待食物卻落空,長期如此會造成傷害;同時血糖太低,下午也很難有精神工作。

陳紋慧說,外食者比較容易缺少蔬菜,應該格外注意。

小睡

下午可體松開始下滑,且飯後血液往腸胃集中,幫助腸胃吸收、消化,腦部的血流量減少,人會有點昏沉。可以小睡半小時,不致影響晚上睡眠。

下午2、3點喝咖啡最提神

蔡宇哲說,下午2、3點左右可體松的濃度又開始下降,比上午更低,更適合喝咖啡提神。且清醒時腦中的腺苷(adenosine)不斷累積,愈多愈睏,從早上到下午已累積了一定程度。咖啡因是腺苷拮抗劑,因此可阻斷睏睡,有助清醒。

讓創意飛翔

下午比較沒精神,適合做輕鬆、創意發想的工作、跟同事討論,激發好點子,趕走瞌睡蟲。

【晚│17:00~】

體溫高,運動表現好

蔡宇哲說,傍晚5~7點左右體溫最高適合運動,不易造成運動傷害。很多運動員都是在下午、傍晚表現達到顛峰。且運動時體溫上升,運動後體溫下降幅度相對大,有助睡眠。

不過彰化基督教醫院家庭醫學科協同主任王律凱提醒,睡前3小時不宜激烈運動,因為運動促進血液循環,會比較有精神,影響睡眠。

晚餐吃得像乞丐

不宜吃太多、太油,且跟睡眠最好相隔至少2、3小時,留給腸胃足夠的時間消化吸收。

陳紋慧建議,晚餐前不妨回想一整天營養攝取得夠不夠均衡,比如中午用餐肉類(蛋白質)吃太多,晚上就少吃肉、多補充蔬果,平衡回來。「要關心自己吃進去的東西,」她如果發現自己中午外食蔬菜量太少,晚上就會燙青菜來吃,並吃水果。「如果晚上也沒辦法吃菜平衡回來,那就表示不能長期過這樣的生活。」

營造好睡氛圍

晚上9點後,腦部的松果體開始分泌促進睡眠的褪黑激素,人會略感睏倦,宜調暗燈光,準備睡眠環境。

杜克―新加坡國立大學醫學院助理教授謝伯讓指出,古人「日出而作,日入而息」,非常符合生理時鐘的運作,但現代人創造了人造光線,太陽下山後仍不斷刺激中央時鐘視交叉上核,欺騙它,讓它以為是白天,抑制褪黑激素,延後生理運作週期,變得晚睡。

因此建議愈接近睡眠,愈要減少光線刺激,包括手機、平板電腦最好都別用。

大病一場的創新工場創辦人李開復,就力行晚上9點儘量不用手機、電腦,這讓他好睡多了。

禁宵夜

晚上10點後,腸胃蠕動速度減慢,腸胃也和中央時鐘同步,準備休息,最好不要吃宵夜,不易消化,影響睡眠。

王律凱說,國外有研究讓一組受試者早餐就攝取一整天所需熱量,只吃一餐;另一組睡前吃,攝取的熱量相同,但睡前進食者體重一個月後平均增加2公斤。「這說明進食時間很重要。睡前已沒有太多活動,熱量消耗不掉,就囤積起來變成脂肪。」

進入夢鄉

晚上11:00左右是生理時鐘的低點,加上白天以來累積的睡眠債到此時達到最高峰,是入睡最佳時機。

聰明開夜燈

促進睡眠的褪黑激素在黑暗中才會分泌足夠,因此開燈絕對是好眠的敵人。

蔡宇哲建議,老人家如果怕夜裡起來跌倒,可以在走道、洗手間裝夜燈,長者本來就淺眠,如果開大燈,光線刺激褪黑激素停止分泌,上完廁所就睡不著了。

如果孩子怕黑、怕鬼,必須開燈才敢睡,建議採折衷方法:木台燈接上定時器,設定半小時,就算影響睡眠也只有前半小時。

關冷氣

凌晨4:30左右體溫最低,夏天很多人習慣開冷氣睡覺,此時可以關了。